高考,我们并没有缺失什么

高考,我们并没有缺失什么

# Mood

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,回想起两年前的今天,我无比兴奋又充满忐忑的结束了两天的高考,开始了看似漫长而轻松愉快的高考后生活。高考在多少学子心目中更多的不仅仅是一场考试,而是一个人生标点,一座里程碑不同的人,因为高考而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。而现在又有一批同学奋斗在高考前线,为了一个分数而奋斗着。而这个分数,一眨眼间,已经为之奋斗了12年。

又是一年高考,我不禁翻开相册,翻开那段记忆,一段在586分数前后的故事。我的高考发生在河南,这个在外人看来不可理解的一个省份。我曾经让大学的同学看过高中时代我们的教室,满桌子都是书本,甚至地上,也都用箱子装着书本,卷子,习题,练习。《十年高考》,《五年高考,三年模拟》各种各样的教辅书琳琅满目,想起最近有人在网上晒高一到高三的卷子一共2.4米,我淡淡的笑了笑,河南考生的该有多高啊,自己高三那一年有收集空笔芯的癖好,也许是想要看看自己的高三到底够不够苦,现在看起来,也只不过是淡淡的一笑而过。

高中教室

记得教室后面大大的写着“自我加压,负重奋进”,也许整个高中就是不断自己给自己施压,学校给自己施压的一个过程。渐渐地压力成为一种习惯,耐压也成为自己的一种本领,在以百万计算的庞大考生数目面前,河南考试能够摸爬滚打,爬过二本线,甚至爬过一本线,都是相当之不容易的(相比其他地方)。也正因为这样,河南考生一直被批为“高分低能”的代表。但貌似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。

在高考这个大环境下,有些地方依旧提出“素质教育”,但是这个现实么?带着脚镣跳舞,能跳出多好的舞蹈,扛着哑铃踢足球,你又能踢进几个球?相对来说,确实,河南考生丢失了一些欢乐,一些轻松,但毕竟毕业之后的环境并不是一个轻松地环境,而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,所以,是不是需要一些更加耐压,抗压性更强的人呢?12年的愤苦读书,12年的压力,是让我们丢失了一些快乐,但得到的却是一种很难学会的能力—-抗压,面对惨烈的竞争,抗压力决定你的生存能力。所以,河南考生其实我们并不比别人缺失什么。同时,据我在大学的观察,以上论述也被实例所证实。

再看看大家经常说的一本,二本,211, 985的问题吧,河南报志愿会把211和非211分开报,以体现这两者是有多少不同,而事实情况是,整个河南省没有985院校,只有一所211.这凤毛麟角的配置,对于一个考生稳定在90-100万的一个教育大省来说,是否真的是很不公平呢?我不知道决策部门是怎么想的,不在河南加强教育,难道是为了让这里的人们一辈子困在大山里?一辈子种田,一辈子在养活庞大河南人口的前提之上提供全国1/4的小麦产量么?教育乃一国未来之根本,对于一个省依旧如此。同在一张卷子下,河南的一本线能比宁夏高出快100分,一本录取率不足2%,这些血琳琳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,但是我们能在这种环境生存下去,能在这种环境出人头地,何谈不必别人优秀?起跑线低,但跑的更远,这难道不会是一种优势?

所以,河南考试,对于高考,我们真的没有输什么,因为站在大学,你可以抬头挺胸,理直气壮的说我是河南考生!

Older
No More

Made with in London

Copyright © 2016 iLeoDo All Rights Reserved.